6月29日下午两点,应我校“人工智能与语言认知实验室”之邀,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认知科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的陆灵犀博士为我校师生带来一场题为“基于‘脑磁’的言语心理表象神经机制研究”的学术讲座。
陆灵犀博士
人脑能够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产生内部心理表征,例如我们能够在脑内听到自己的“说话”或“唱歌”的声音。这种构建心理表象的加工过程(想象)是人类大脑重要的高级功能之一。关于视觉表象的研究起步较早,但是关于言语表象的研究不多。陆博士提到,言语是一类具有时间动态性的信息,缺乏外部刺激以及行为表现,给测量言语表象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有研究者使用重复抑制范式来间接测量言语表象的神经机制,但是缺乏表象相关脑区的直接证据。陆灵犀博士创新的引入频率标记范式来测量表象,使用脑磁图(MEG)将“自上而下”的言语心理表象过程与“自下而上”的听觉加工过程中进行分割。第一个研究中,受试者需要跟随一系列固定频率呈现的纯音同步进行有规律的内心数字默数,言语表象的产生引发了特定频率(0.8 Hz)能量的显著上升,同时发现左侧额下回与前运动区、左侧枕下回以及右侧顶下小叶区域是参与言语表象加工的关键性脑区。颅内脑电记录手段交叉验证了该MEG实验的重要结果。第二个研究中,受试者内心进行五言绝句默数,同样发现想象诗句在0.8Hz处引起明显的能量上升。

陆灵犀博士与实验室部分教师合影

此次讲座开拓了听众的视野,对心理表象的实验有了基础性的了解,也激发了听众的研究兴趣。最后,陆灵犀博士的讲座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结束。本次“认知·神经·机器学习”系列专题讲座已经全部结束,感谢各位老师同学们的关注和支持,我们下学期再见。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
人工智能与语言认知实验室
2021年7月1日